政务云的“隐形钱包”:FinOps省下30%预算的3个冷知识
政务云的“隐形钱包”:FinOps省下30%预算的3个冷知识
肉眼可见的支出vs 隐藏的浪费
“去年云服务花了800万,但各局办还在喊资源不够!”——华东某市大数据局王科长这句吐槽,揭开了政务云最扎心的真相。
冷知识1:你的云资源,可能比办公楼空调还“漏电”
政务云典型资源浪费率
我们调研了20个地方政务云平台,发现:
42%的CPU资源 常年处于“休眠”状态(峰值使用率<10%)
35%的存储 存放着3年未被调取的归档文件
最夸张的案例:某单位连续2年为已下线的系统付费
勤源FinOps的“止血方案”:▶️“僵尸资源猎人”系统:自动标记90天无活跃的云资源,触发二级审批释放流程▶️冷笑话式告警:当检测到超额配置时,弹窗提示“您正在为‘空气’付费”
展开全文
“原来我们每年白交70多万,现在可以清晰明了。”——西南某市财政信息中心主任
冷知识2:领导签字时,根本看不透云账单
传统云账单(密密麻麻的英文代码)vs勤源FinOps账单(饼图+红绿灯预警)
政务云采购有个“黑色幽默”:
审批单上写着“云计算服务费300万元”
但没人能说清这300万买了多少CPU、多少存储
甚至于:还有单位用Excel手动核算成本
勤源的“翻译官”操作:1️⃣把技术参数变“人话”:
2️⃣“简单智能”的预警系统:
当某部门云支出超同期20%时,自动生成《疑似浪费说明》
冷知识3:省钱最多的人,反而可能被批评
【案例】2024年,某市通过勤源FinOps省下190万,但信息中心主任老李却挨批了——
原因1:省下的钱显示在“其他支出”栏目,被审计质疑“预算编制不精准”
原因2:原有采购流程涉及多个部门及环节
勤源的“政治智慧”功能:✅生成《云节约贡献度报告》:明确标注节约金额对应的民生项目(如“相当于新建2个社区卫生院”)✅平衡各部门及环节的“缓冲模式”:第一年只释放20%冗余资源,留出适应期
行动锦囊
这里省下的每一度电,都能让路灯多亮一晚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