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总是痒,却什么都挖不出,怎么回事?

耳朵偶尔发痒,轻轻掏一掏就能缓解,这是很常见的情况。可要是耳朵总是发痒,用棉签、挖耳勺反复探寻,却什么都掏不出来,这种 “无处下手” 的痒着实令人烦躁。事实上,这种异常瘙痒背后,藏着许多健康密码。

正常情况下,外耳道皮肤会分泌耵聍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屎,它能黏附灰尘、阻挡异物入侵,像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耳道。当耵聍量正常时,人们通常不会感到不适;而当外耳道环境发生变化,瘙痒便可能找上门。

耳朵总是痒,却什么都挖不出,怎么回事?

最常见的诱因之一是外耳道湿疹。这种病症与过敏密切相关,当耳朵接触到某些过敏原,如化妆品、洗发水残留、金属耳环,甚至是尘螨、动物毛发等,免疫系统会 “拉响警报”,释放组胺等物质,引发皮肤炎症,导致耳道皮肤红肿、渗出液体,产生强烈的瘙痒感。患者常感觉耳朵里湿漉漉的,有时还会出现结痂,但仔细查看却看不到明显异物。儿童因皮肤娇嫩,以及过敏体质人群,更容易被外耳道湿疹盯上。

真菌感染也是导致耳朵瘙痒的 “罪魁祸首”。外耳道温暖潮湿的环境,为真菌滋生提供了绝佳温床。经常掏耳朵、游泳后未及时擦干耳朵、长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行为,会破坏外耳道的正常菌群平衡,让真菌趁机大量繁殖。感染真菌后,耳道内可能出现白色、灰色或黑色的霉斑,患者除了感到瘙痒,还可能伴有闷胀感,严重时甚至影响听力。

此外,皮肤干燥同样会引发耳痒。随着年龄增长,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功能逐渐衰退,分泌的油脂和水分减少,外耳道皮肤也会变得干燥、脱屑,如同冬日里干裂的嘴唇,引发阵阵瘙痒。在秋冬季节,气候干燥,或是长期处于空调、暖气环境中,也容易导致耳朵皮肤缺水发痒。这种情况下,耳朵里虽然没有明显分泌物,但可能会看到一些细小的皮屑。

除了外耳道本身的问题,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耳痒。例如,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,血液中糖分含量过高,会影响神经和血管功能,导致皮肤感觉异常,耳朵瘙痒就是常见症状之一。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,体内激素失衡,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,累及外耳道。肝肾疾病患者,因体内毒素代谢不畅,同样会刺激神经末梢,引发包括耳部在内的全身瘙痒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频繁掏耳朵的不良习惯,也会加重耳朵瘙痒。棉签、挖耳勺等工具可能会损伤外耳道皮肤,破坏皮肤的保护屏障,让细菌、真菌更容易入侵。而且,过度清洁还会刺激耵聍腺分泌更多耵聍,形成恶性循环。

当耳朵总是莫名发痒时,千万不要盲目掏挖,以免损伤耳道甚至鼓膜。如果瘙痒持续不缓解,或伴有疼痛、听力下降、耳内流水流脓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,准确判断病因,并给予针对性治疗。例如,外耳道湿疹患者需要远离过敏原,使用抗过敏药物和局部抗炎药膏;真菌感染患者则需应用抗真菌滴耳液;若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痒,关键在于控制基础疾病。

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耳部护理习惯。避免频繁掏耳朵,游泳、洗澡后及时擦干外耳道,尽量减少使用入耳式耳机的时间。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积极的治疗,相信恼人的耳痒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解决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