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被踢出娃哈哈,他打起新品牌,背后是国资的无声接管

Connor 芝麻开门 2025-10-15 4 0

这一场“饮料大战”,不只是家族内斗,更像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宿命故事。

而另一边,当商务部改用 WPS 发文,中国的软件脱钩也在悄然提速。

这两个新闻看似无关,其实都折射出一个共同的问题:

——当“国”与“民”的边界越来越模糊,企业与个体的出路究竟在哪?

她被踢出娃哈哈,他打起新品牌,背后是国资的无声接管

一、娃哈哈:从宗庆后的传奇,到宗馥莉的困局

10 月 10 日,澎湃新闻报道称,宗馥莉已于 9 月 12 日正式辞去娃哈哈集团的法人代表、董事及董事长职务。

这一次,她真的离开了。

这并非宗馥莉第一次辞职。早在 2024 年 7 月,她就曾以“无法继续履行管理职责”为由递交过辞呈,随后又迅速复职。那次被外界解读为“以退为进”。

但这一次,看起来不再是主动“退”,而是被动“出局”。

有人说,这场风波的背后,其实是国资委、宗家内部、以及各方利益的全面摊牌。

二、家族内斗:三叔对侄女开打,“娃小宗” vs “娃小智”

宗馥莉刚辞职,宗庆后的弟弟宗泽后就出手了。

他推出了一个新品牌——“娃小智”,主打 AD 钙奶、椰子水、八宝粥、茶饮等产品,与宗馥莉旗下新品牌“娃小宗”几乎一模一样。

这不是“竞争”,这是明晃晃的对打。

更巧的是,两家的名字都刻意保留了“娃”字,一脉相承地“蹭”娃哈哈的品牌红利。

据蓝鲸新闻报道,宗泽后旗下的“娃小智”已经举行全国招商会,宣称“买十万元产品即可获得区域独家代理”,并已签下 153 家经销商。

招商人员甚至坦言:“配方和娃哈哈一模一样,只是价格更低。”

这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娃哈哈的品牌体系正在从内部瓦解。

展开全文

她被踢出娃哈哈,他打起新品牌,背后是国资的无声接管

三、宗家分裂:亲戚成对手,供应链成战场

在宗庆后时代,娃哈哈是一条紧密的家族产业链。

宗家的亲戚们分散在各个环节——做瓶盖、做包装、做代工。

然而宗馥莉上台后,一刀切断了这些“家族供应链”,她要“职业化管理”,要干净彻底的现代企业制度。

结果?

所有被切断的人都成了她的敌人。

俗话说,“断人财路,如杀人父母”。

如今的宗馥莉,不仅面对来自国资委的压力,还要应对家族内部的围攻。

三叔宗泽后、小妈系的势力,似乎都在暗暗联手,准备“先踢宗馥莉出局,再分天下”。

她被踢出娃哈哈,他打起新品牌,背后是国资的无声接管

四、国资的角色:控股 51%,却左右为难
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娃哈哈其实早已不是纯粹的民企。

它的第一大股东是杭州上城区国资委,控股 51%。宗家只是第二大股东。

换句话说,宗馥莉只是一个“职业经理人”,她无法像父亲那样独断专行。

对于杭州国资来说,眼下的局面同样尴尬。

一方面,宗馥莉的锋芒毕露,让国资面子上挂不住;

另一方面,宗家一旦完全被逼走,品牌的“灵魂”也会随之消散。

这种股权结构,注定让企业陷入拉锯:

国资要“稳”,宗家要“权”,宗馥莉要“改”,结果谁都得罪。

如今宗馥莉被迫出局,但她仍握有娃哈哈不小比例的股份。

这意味着——即使离开,她仍然是“内部竞争对手”。

她被踢出娃哈哈,他打起新品牌,背后是国资的无声接管

五、结局预判:双输的游戏

从情感上看,宗馥莉确实“太锋利”;

从战略上看,她想推动公司现代化,却被拖进了利益泥潭。

如果杭州国资想彻底掌控娃哈哈,下一步势必会想方设法收购宗馥莉的股份。

体面一点,是谈判收购;不体面一点,可能就是“定性掏空”“违规经营”再强制剥离。

但这样做的代价,是品牌信誉的坍塌。

当家族荣耀被稀释、国资主导企业文化时,“娃哈哈”三十年的情怀红利,也许就此终结。

有人说得好:“这场混战的最大赢家,不是宗家,也不是国资,而是农夫山泉。”

农夫山泉什么也没做,只是坐山观虎斗——看着昔日对手一步步自毁长城。

六、从“娃哈哈内斗”,看“国进民退”的另一面

娃哈哈的故事,其实并不特殊。

过去十年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,在“国资接手”“股权混改”中逐渐失去了话语权。

国资的逻辑是“稳”——要可控、要政治正确;

而企业家的逻辑是“活”——要效率、要创新。

两者碰撞,几乎每次都以“民退国进”收场。

当企业不再属于创始人,当利润分配与政治绩效挂钩,商业逻辑自然会被“行政逻辑”取代。

宗馥莉不是不懂管理,而是她身处的体制已经不允许她做一个“宗庆后”。

她被踢出娃哈哈,他打起新品牌,背后是国资的无声接管

七、另一场“脱钩”:从 Office 到 WPS 的信号

同一天,另一则看似毫不相干的新闻,也在悄悄刷屏——

中国商务部在最新公告中,首次使用了 WPS 格式的附件文件。

这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中央文件体系开始正式替换微软 Office。

Word、Excel、PDF 这些由美企主导的格式,正在逐步被国产化取代。

网友调侃说:

“商务部这一下,把脱钩从芯片、能源,扩展到了软件。”

“中央带头用 WPS,以后国企全要跟进。”

八、WPS:国产骄傲,还是国产“痛点”?

很多人说,支持国产没问题,但请先把广告关掉。

这是几乎所有用户对 WPS 的最大抱怨:

你打开个文档,弹窗、广告、会员限制一堆,体验远不如微软 Office。

但在政策层面,这不重要。

重要的是“自主可控”。

就像我们有百度,就不需要谷歌;

有 WPS,就不需要微软。

有鸿蒙,就不需要安卓。

问题是:

“自主可控”不代表“用户舒服”。

九、从脱钩看未来:内循环的代价

从商务部的这一步棋可以看出,中国的“软件脱美”已经从民间转向官方。

这既是地缘政治的必然结果,也是一种经济结构的再平衡。

但从普通用户的角度看,这可能意味着一个更现实的挑战:

未来我们使用的软件、系统、文档,都将变得越来越“封闭”和“内循环化”。

失去了国际竞争的压力,本土软件是否还能继续优化?

WPS 会不会像 360 一样,走上“广告 + 会员 + 强制安装”的老路?

她被踢出娃哈哈,他打起新品牌,背后是国资的无声接管

十、结语:两个故事,一个答案

娃哈哈与 WPS,表面上毫无关联。

一个是饮料界的家族纷争,一个是办公软件的国产替代。

但背后都是同一个逻辑在主导:

当国资与市场、行政与商业、政治与效率交织在一起时,原本清晰的边界,正在被彻底打乱。

宗馥莉的出局,是一个民营二代的终局;

WPS 的崛起,是一个“内循环时代”的开端。

而我们这些普通人,既不是宗家,也不是微软——

我们只是夹在中间,被迫适应的人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