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墨有多少种可能?——写在张复兴展览圆满落幕之际
后/记。
水墨有多少种可能?
——写在张复兴展览圆满落幕之际
刘海粟美术馆 | 文
只此丹青
海上仲夏,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“只此丹青——刘海粟美术馆馆藏张复兴作品研究展”落下帷幕。在此,我们向张复兴先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感谢!
张复兴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水墨之旅。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西部山川的壮美,更在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中,展现出对水墨本体的哲学思索与创新实践。他近 50 年艺术生涯中的探索,让我们看到了水墨,尤其是海派水墨在新时代的更多可能。
张复兴先生曾言:“我渴望在传统与现代的融汇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坐标。” 他以江南水乡为创作原点,将青瓦白墙、蜿蜒河道、葱郁植被幻化为点、线、面与色彩的灵动组合。在「诗意水乡」系列中,朦胧的色彩晕染出江南特有的氤氲水汽,引领观者沉浸于如梦似幻的诗意之境;在「缤纷花野」系列里,其颠覆了传统花鸟画的程序理念,在作品中大胆融入现代绘画的构成和色彩元素,让花卉挣脱束缚;在「大美山川」板块,张复兴转换笔墨视角,以一种更博大的俯视构架,重塑山川,构筑壮阔波澜。
展开全文
张复兴对水墨本体的哲学思考,在选题取材上,呈现出不拘一格,俯拾皆是的洒脱姿态。细究这种姿态背后,“不模仿古人,不追风他人,不重复自己。”的创作理念,既是张复兴自我对艺术的要求,也是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呈现水墨新面貌的核心原因。刘海粟美术馆一直秉持着 “汇聚艺术精华,传承创新精神” 的收藏标准与目标。我们着眼于那些在艺术史上具有开创性、能够反映时代精神且艺术语言独特的作品。张复兴的画作,恰好契合了这些标准。此次展览的举办与作品的收藏,是刘海粟美术馆对张复兴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,也是体现了刘海粟美术馆在推动艺术发展中“兼容并包,学术为本”的责任与使命。
与此同时,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,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:我们看到了公众对创新中的传统艺术的热爱与渴望,更看到了艺术界对创新与交流的重视。展览的结束,恰是新段落的开篇。刘海粟美术馆将继续秉承刘海粟先生“不息的变动”的艺术精神,推出更多像张复兴先生这样勇于创新、坚守艺术理想的艺术家,举办更多高品质展览,为推动中国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。我们相信,艺术的力量能够跨越时空,连接心灵,激发思考。未来,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搭建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,让艺术的精神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。
艺术不熄,我们不散,下次见!
评论